close

          

一代狂人希特勒 一代狂人希特勒 希特勒的水彩畫作 最近剛看完一部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行動代號:華爾奇麗雅」。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飛官史陶芬柏格上校原本是宣誓效忠希特勒的高級軍官,在發現希特勒為鞏固強權而開始進行大屠殺的殘酷面貌之後,於是在1942年,自發性地試圖說服東區的高級指揮官能夠挺身推翻希特勒。1943年,當時正在養傷的史陶芬伯格,加入了一股一直潛藏在最高權力核心中的反希特勒勢力。這些人巧妙的運用希特勒在他自己遇害時的緊急應變計畫「華爾奇麗雅行動」當作偽裝,實際上卻是藉以剷除那些當權者進而癱瘓希特勒政權。這些人計畫刺殺希特勒,並一舉推翻納粹政府。然而這次的刺殺又是失敗,希特勒逃過了一劫,並令下把史陶芬柏格上校等多名將官一一槍決。 希特勒是位個性相當怪異、殘暴的狂人,殺起人來是毫不眨眼,演講起來還會口沫橫飛的罵人,但是自小他畫得一手好畫,非常有繪畫天賦,還曾以此維生,但是他在學校 卻是個 老師不愛、同學不喜歡的學生,學業成績相當差,經常遭到欺凌。他一心想成為畫家,曾報考兩次維也納美術學院,但都以「不適合繪畫」為由被拒絕錄取,因為他的學科成績並不理想。父母雙亡後,他的生活日益窘困,不得不流浪到維也納街頭行乞,有時靠賣畫,有時被雇傭來掃雪、扛行李,畢生畫作估計有一千幅。也許際遇不好,繪畫天賦又沒得到重視,畫家當不成,於1918年11月9日正式成為政治家,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竟成為日後屠殺六百萬猶太人的殺人魔王,也是引爆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希特勒早在中學時就接觸了狂熱的民族主義思想,來到維也納之後又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的書籍,更加痴迷於其中。他發誓要「為德國復興而奮鬥」。在他1925年出版的自傳《我的奮鬥》(Mein Kampf)中,他表露了他對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的確信、對猶太民族的仇恨,不准日耳曼人與猶太人通婚,並且為日後走上納粹主義這道路埋下了伏筆。 希特勒會如此殘暴個性怪異,是有所原因,這都與他獨特的身世有關。1889年4月20日晚上6點半,在流經奧地利和德國巴伐利亞邊境的因河河畔奧方的布勞瑙小鎮的一家名叫波默的小客棧裏,一個名叫克拉拉的年輕婦女生下了一個男嬰。由於克拉拉前面生的三個孩子都早早夭折了,所以她對這個兒子就特別疼愛。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阿道夫的父親阿洛伊斯是布勞瑙邊境小鎮的海關官員,是一個42歲的農婦和流浪磨工的私生子。阿洛伊斯結婚時,已經48歲,新娘剛25歲,這是阿洛伊斯第三次結婚。此前他有過兩次不幸的婚姻。阿道夫是他此次婚姻的第四個孩子。也可能是這種在世人看來極為奇特的身世來歷和血緣關係,造就了希特勒的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性格。 希特勒的父親是位公務員,退休後難以適應成天賦閒在家的生活,於是開始與酒為友,消解煩悶。日子一長,就開始酗酒,變得脾氣暴躁、易於激動,動輒對孩子拳打腳踢,用馬鞭亂抽,以致於14歲的異母哥哥被逼離家出走。然後,小小的阿道夫·希特勒就常常成了他爸爸的“出氣筒”。 希特勒於青年時期在巷口遭到一名猶太籍妓女漢娜的挑情,兩人並發生了性關係,因而染上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病症-梅毒。希特勒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荒謬的念頭,這麼多匪夷所思的行徑,一直是後人想揭開的謎,各種說法紛紛出爐。有人認為,希特勒的行為是因為早年感染梅毒所致。梅毒第三期的症狀:非理性﹑無責任感﹑言行過度放縱而不自覺,都反映在希特勒身上。  年輕時染上梅毒的希特勒,或許緣於貧困而未及早治療,爬上權力頂峰後,又因螺旋體病毒蔓延全身而無力治癒。據研判,希特勒晚期胡言亂語,應該是他的大腦皮質受損,導致神經全面麻痺所引起。  於是有人認為,希特勒反猶太,會不會起因於對猶太籍妓女漢娜的仇恨。依據當年跟希特勒同住的青年男子追憶,他們先後和妓女漢娜交易過,後來偵測出梅毒反應。這個說法有漏洞,一來無法證實希特勒只有那麼一次召妓經驗﹔一來希特勒仇視猶太人的時候,不見得知道自己得了梅毒。更何況,反猶太的思潮在當時已蔚然成風,並非希特勒的創見。 戰後有人這樣批評他:「元首在1938年之前是個偉人,1938-1940年之間是個暴君,1940年之後則是個徹底的瘋子。」足見希特勒怪異的個性愈行嚴重可見一斑。 希特勒年表1889年希特勒在奧地利出生1914年加入德國軍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 德國政府頒授十字勳章給他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國陸軍政治情報局,同時加入德國勞工黨, 並得到黨員支持及信任1921年成為德國勞工黨黨魁, 並把勞工黨改稱國社黨(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納粹黨1923年策動政變, 但失敗被捕;只坐了九個月監便獲釋;獄中另一名囚犯赫斯(Hess)為他筆錄了一本名為我的奮鬥的書1926年推派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最高領袖,負責擬定黨的政策及思想。1930年希特勒崛起, 得到了極多民眾支持, 為納粹黨贏了一百零七個議席, 成為國會第二大黨1932年納粹黨成為國會最大黨, 希特勒被委任為德國首相;開始重整軍備及迫害猶太人1934年出任德國威馬共和國總統,八月,希特勒自命為元首,同時擔任總統和總理。九月,希特勒下令大幅增加軍事費用。1936年希特勒的政策受到98.8%的選票支持。廢除威馬共和國, 以極權方式統治德國;派軍佔領萊茵河區。希特勒完成和法西斯黨統治下的意大利結盟。1938年違反凡爾賽條約, 3月佔領奧國;10月佔領捷克的蘇台德區;11月大舉襲擊猶太人, 猶太人被迫離開德國1939年3月征服了整個捷克;9月入侵波蘭, 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德軍入侵挪威、丹麥、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以及法國。打了多場勝仗, 並統治了大部份歐洲國家(除英國)1941年進攻蘇聯, 幾乎快攻下莫斯科;推行種族滅絕政策, 至二次大戰末年, 約有六百萬猶太人被殺害1943年德國第六軍在史達林格勒投降,使希特勒在蘇聯的勝利希望毀滅。失去盟友墨索里尼, 義大利推翻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統治。1944年希特勒倖免於異議的陸軍軍官發動的暗殺行動。1945年希特勒無力阻止盟軍, 拒絕投降, 4月30日柏林陷落. 希特勒自殺身亡

 

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千慧 的頭像
    陳千慧

    AMIGO

    陳千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